top of page

绿窟潭-推进A通道 5月25-30日 2015年

简介:

一个偏僻的高地,一个神秘的绿窟潭

它是中国内地至今发现的首个陆地水下全淹溶洞。

它流传着一个百年的传说。当地人称之为“神秘龙宫”:有人曾经把谷糠从潭面上丢下去,谷糠却从邻镇的井边浮出来。

它还有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名字“浸绿窟”,据说在古代此潭一直是附近李姓宗族用于惩罚村民的“浸猪笼”的极刑之地。在当地,小孩子夜间不听话哭闹,大人只要说声再不听话便去“浸绿窟”,孩子会立即噤声。

迄今为止已有多批来自国内外的洞穴潜水专家探索过此洞窟,除了看到底部有数不清的头颅,以及散落一地的骸骨之外,仍不能解释这个水体终年清澈、不腐不臭、水温恒定在20℃—27℃的深潭,究竟水从何而来,水又流向何方。而深潭底部测绘也从未有人完成,对水下的影像纪录更是少之又少。

带着对水下洞穴不可抵挡的诱惑,作为GXKSP(广西喀斯特测绘项目)的主要成员,来自WUD的教练王远和韦柏决定在今年的5月对该洞穴进行一次探索考察。两人决定先在深圳汇合,再从深圳把所需的装备、气体一同带到条件相对比较艰苦和设备也非常匮乏的岩前村。

绿窟潭,位于梅州市梅县区隆文镇岩前村,是一处石灰岩冲刷而成的天然岩洞。


准备:

5月25日,忙碌的两位WUD成员终于在深圳汇合了,见面后立刻到WUD深圳潜水中心对此行所需的装备进行前期归整,并把包括氦气、氧气、CCR、空压机等一系列所需设备都进行了调试和装车。他们将从这里开始这次探索绿窟潭之旅行。

5月26日清晨,王远、韦柏携同来自WUD的助手小洁开始从深圳驱车前往梅州。由于今年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连日大雨给出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整个路途风雨交加,行进速度相当缓慢,平日里一个短暂的路程却在这天显得尤为艰辛和漫长。

猛烈的暴雨和磨人的结石都未能阻止三人探索的脚步,经过7小时的奔波后,终于到达了梅州的隆文镇。他们不顾舟车劳顿的辛苦,立即进到岩前村并来到位于半山腰的绿窟潭进行水面观测,水面面积达一百多平方米,潭面四周怪石嶙峋,形态各异。此时天色已晚,但在微弱的灯光下,他们一直担心的情况还是如期而至了,连日的大雨让潭水表面看起来十分混浊。看到如此恶劣的条件,他们多少有些沮丧,但是多年的经验告诉他们,因暴雨造成水面的混浊,对于一个深达数十米、有可能存在水源的深潭来说,也许深层水体并不一定会完全受到影响,于是他们决定次日清晨再来看看,是否能尝试下潜。

由于岩前村是一个偏僻的山村,并没有可以借宿的地方,因此,他们只得赶到距离岩前村20分钟车程的隆文镇住下。

经过忐忑和短暂的休整,次日清晨,他们很早便来到了绿窟潭。日照下的绿窟潭,让二人更为失望,水面呈现出了混浊的淡绿色,能见度似乎不到半米,下潜条件非常不理想。

下还是不下?二人陷入了沉思,下的情况是否会如预期的一样,浑浊水体仅仅影响二三十米深度的上层水体,而更大深度的下层水体是否能保持一定的能见度?经过一番思考和探讨,二人还是决定做一次测试潜,探测一下水下情况,于是他们立即开始从山下将所有装备一一搬运到山中间的简易配气房,做下潜前的调试。


潜水探索:

Team 1: 王远 韦柏


绿窟潭NO1#:

在本次探索潜水中,王远使用CCR进行潜水,而韦柏使用OC装备进行潜水。一切准备就序,两位教练开始下潜。

连日的大量降雨不但让水面十分浑浊,还造成了水位上涨,以致于在潭水周边无法找到之前潜水员留下的下潜引导绳,因此他们必须先搜索下潜引导绳。下到水里才发现之前的判断太过于保守,能见度比预想的50厘米更糟糕,只有不到30厘米,在经过摸索式的搜寻之后,他们在水下5米的地方找到了之前潜水员预留的下潜引导绳,他们开始跟着引导绳向下潜。在下潜到12米左右的深度,二人发现该引导绳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并且引导绳的走向非常差,形成了很多引导绳陷阱,考虑到这些陷阱很可能对他们之后的上升造成影响,于是他们决定暂停下潜折返回到水面,自己重新布一条下潜引导绳。

在能见度很差、没有主绳引导的情况下重新布线下潜,王远和韦柏二人不得不在整个下降过程中紧紧的挨着缓慢下潜。和之前预想的一样,在下降到20米左右的深度后,水况开始渐渐好转。尤其是在到达23米左右的时候,一个很明显的分界层就跃入眼帘,宛如阴阳两色般清晰的分界了浑浊和清澈。

两人非常兴奋,在较好能见度的水中,他们一直下降到38米来到了潭底,看到了一根横卧在潭底中央的阴沉木。于是,他们将下潜绳捆绑在阴沉木粗壮的树枝上,并且在以结点为中心的位置环视了一遍周围的环境,评估出此时的见度竟有6-7米。

绿窟潭是一个天然溶洞,水下钟乳石发育较好,五颜六色,主要以红色和绿色为主,非常漂亮。 我国有很多溶洞,但有水的溶洞、特别是水满的溶洞,到目前为止,就只发现了绿窟潭一个。

由于本次潜水仅为测试潜,而且韦柏使用的是空气,所以在到达底部后,他们决定立刻开始上升。潭底理想的水况,让他们十分兴奋,看来连日阴霾的运气也不是太坏,返回水面之后,他们便立刻开始重新制定第二潜的计划。


绿窟潭NO2#:

简单的午餐因刚才的好心情而变得快乐起来,随后他们便马上开始为第二潜做计划,并重新对气体进行调配。潜水目标仍旧还是找寻、连结。主要是将新布的下潜绳与原先的主绳在潭底进行连接。

第二潜的下潜就非常顺利了,沿着新布的下潜绳,他们很快到达了潭水的底部,将减压瓶预留在底部绳结处。

由于新布的下潜绳位置与原下潜绳的位置存在较大偏离,因此本次下潜的第一个工作,就是将新下潜绳与原来的主线进行跳线连结。在这项工作完成后,他们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探索。

王远并不是第一次下潜绿窟潭,但是由于间隔有1年多的时间,上一次的经验并没有给此番寻找主绳提供多大的帮助。二人为了绘制洞穴的地图,决定先走向了一个偏向主绳15度方向,他们由38米渐渐下降到42米,缓慢地进行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传说中的头颅和遗骸。

苍白而略微泛着绿色的十几个头骨散落在潭底,不同程度的残缺和颜色的暗沉,可以看出年代已经非常久远。几具完整的遗骸则被粗壮的铁链包裹着,竹笼早已化作尘土,但仍保留着当时形态的骇人遗骨,似乎还有挣扎的痕迹,可以想象得出当年那些被剁烂手脚的人被层层铁链困住,装到竹编的笼子里沉到潭底,是如何一番恐怖的景象。

在底部经过10分钟的潜行探索后,终于找到了原先留下的主绳(王远第一次来留下的),在完成跳线连结之后,他们才开始了真正的探索。但是由于搜索耗时较长,按照气量计划,最多只能向前再潜行50米他们就必须折返了。第二潜顺利地找到了主绳并完成了跳线连结,最大深度到达了51米。

在返回的过程当中,一个意想不到的突发状况让他们措手不及。由于韦柏使用的是OC装备,因呼吸产生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对岩洞顶部积蓄多年的尘埃和细石形成了冲击,大量的尘埃细石因此飘落弥漫了整个通道,导致两位潜水员在这里遇到了比下潜时更糟糕的情况——无能见度。

在无能见度里如果只是单纯前行,对于训练有素的洞穴潜水员来说问题是不大的,更何况是两位经验丰富的WUD教练呢?但是问题来了,这一个无能见度区域正好是阶段减压瓶的放置区域,因此两位WUD教练在无能见度的情况下,除了前行,还必须完成取走阶段减压瓶的操作。

所幸的是,这片无能见度区域仅仅是5米左右,在取得减压瓶之后,他们顺利地通过了这片区域,并且回到了下潜绳的位置

在取回了预留在下潜绳底部的减压瓶之后,他们开始了漫长而无聊的减压上升,特别是在6米的深度,30厘米不到的能见度让最爱玩自拍的王远教练几乎找不见自己的脸在什么位置,更别说自拍了。

完成了此次潜水,第一天的水下部分的作业就算是结束了。瞎扯和闲逛不是两位教练的爱好,技术控的他们立刻开始了总结和制定计划,对次日的探索所需气体配比、气量计划等做出了详细的研究、规划,第二天的目标为:修正路线、重新跳绳


绿窟潭NO3#:

每天的潜水都从快乐的搬搬抬抬和复杂的气体配比开始。如约而至的大雨、湿滑的山路给三人的挑担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困难。可是再难,也挡不住三人狂热的心。下午两点左右,雨势稍微收敛了一点,他们便开始了对绿窿潭的第三次潜水探索。

第三潜的目的很明确,找到主绳末端(王远第一次留下的),并将其向更深更远处延长。

顺利下潜之后,他们根据原来预定的方向,快速地顺着昨天跳好的线连接到了位于潭底的主绳,并且向着主绳末端前进。

在行进过程中,不理想的事情又发生了,他们发现原来固定主绳很多位置都发生的松塌,因此不得不将主绳一路重新布置,检测绳结点是否牢固直至达到气量计划的返程点,有点儿突然的成为了这一潜的目的。

最终在到达55米深度之后,根据气量计划他们必须开始返程,固定好了沿途的绳结点,两人又开始了漫长而无聊、且没有自拍解闷的减压上升。

为了能让接下来的一次潜水能完成本轮探索的预期目标,他们提前结束了第二日的潜水,转而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了第三日的潜水计划的拟定上,对气量计划、气量配比做了更为精密的部署,力求在接下来一天的潜水能达到本次探索的预期目标。根据全新的气量计划,他们必须将从深圳带来的氦气和氧气全部都使用上,这也就意味着,明天的潜水将是本轮探索的最后一次下潜。


绿窟潭NO4#:

潜水员快乐的一天又从搬搬抬抬中开始了。

为了能顺利地完成此行目标,本次王远和韦柏制定了更为周密的计划,并将携带了大量的气瓶下潜。使用CCR的王远,携带了两支阶段瓶。使用OC系统的韦柏也携带了两支阶段瓶和减压瓶。这一次,他们预计最大深度是67米,目标就是找到主绳的终点,并将其延长,并将水下情况进行拍摄绘制纪录。

一切就绪之后,他们开始了此行的最后一次潜水。由于前几潜做的充分准备,他们迅速地下潜到底部,并延着主绳向洞内前行。

从潭底连结主绳向更大深度潜行的过程中,我们所在洞体是呈斜坡状的往下缓慢延伸,洞内比较宽敞,可以容纳四人并排前行,岩洞顶部呈现门框状,深度也是从40多米下降到65米,能见度始终保持6、7米左右。

经过约20分钟的潜行后,到达了底部65米的深度,并找到了原先所预留的绳结终点。绳结的终点,意味着此处是之前来到过这里的潜水员到达的最大深度和最远距离。在绳结终点,王远和韦柏连接了新的线轮,并将线轮带向了再往更深更远的地方。在继续前行了30米左右,根据原先制定的气量计划,他们已到达返程点,此刻深度为67米,下潜深度已经达到此行探索的计划深度,对于环境考察也顺利完成了,在结好一个新的终点绳结之后,他们开始返程。

在返回到38米深度潭水底部的时候,他们执行了本次潜水的另外一个计划,就是将潭底底部的情况,通过录像的方式纪录下来。


总结:

完成4次下潜后,王远和韦柏没有探索到尽头,因为韦柏初次来此地探索,探索团队采取了保守的方案,但成功地完成了潭底及洞内的环境考察、适应及测绘。

下一次按照当地果园承包商老李的介绍,每到冬天绿窟潭的能见度会更好,最高可以超过10米,因此,王远和韦柏决定冬天的时候,再来继续对绿窟潭的探索。

bottom of page